在績效再創MaxDD的今天~
在下反而出現了很不一樣的想法~
個人認為重要到非得要記錄下來不可~
所以特別整理下來免得忘記!
之前在某堂金融課程中有一段有趣的敘述~
當有A與B基金兩種基金時~
其第一年的績效分別是A賺60%而B賠40%~
而第二年的績效正好顛倒~
那你該怎麼投入資金才會賺錢呢?
神人級的當然是第一年買A賺60%~
第二年買B再賺60%啊~
可惜大部分的人們都不是神都是凡人~
那該怎麼辦呢?
其實很簡單~
只要第一年把資金平均分配給這兩個基金~
這樣第一年的績效剛好是賺10%~
然後年底再把總資金再次平均分配給這兩個基金~
此時到了第二年的年底的總績效又是10%~
這樣兩年下來的總績效剛好21%~
重點是這樣的做法是任何人都可以辦到的!
這個穩賺的策略重點在哪?
在於這兩個基金的相關性要低~
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重點~
就是最終這兩個策略都要賺錢!
這點大家很容易忽略~
其實上述這個觀念並不新~
而且很多前輩都有這樣做~
有的是將操作分散在不同的市場~
藉由不同市場的低相關性來達到前述的目的~
有的是用不同的策略來創造低相關性的績效~
比如一個策略是波段一個策略是逆勢區間~
再次強調這個操作方法有效的重點~
在於無論使用不同市場還是不同策略~
最終這些操作的績效都要盡量負相關性~
而且相關性越低越好~
甚至最好完全負相關~
啥意思呢?簡單的說就是A大賺B就得小賺甚至賠錢~
然後更重要的是這兩個策略最終還是得賺錢~
只是過程比較能夠可以容忍虧損~
那為何在下早就知道之前沒加以使用呢?
很簡單啊~
之前在下沒啥時間專注於操作與開發~
多市場操作?難度甚高啊!
要弄個國外的操作帳戶搞程式交易!?
目前能弄出現有的台指期自動交易系統就偷笑啦~
不然弄個多策略也行~
結果也是相同的問題~沒時間啊~
而且起碼要搞個會賺錢的策略~
ㄟㄟ沒那麼容易好不好!?
所以到現在遲遲沒有去執行啊!
那怎麼會生出這一篇文章呢?
今天在下的程式又創了MaxDD了~
讓自己體會到程式穩定性比超強績效賺大錢重要太多了~
而所謂的聖盃策略在下是直接判定不存在~
也可以說在下自認為沒那個緣分可以寫出或是遇到啦~
所以程式表現不佳在可預見的未來會常常出現~
最近看了左營牧羊人大大分享的經典好文中~
有一段話讓在下揮之不去~
就是「回測中的MaxDD總有一天會被突破的!」~
這句話讓在下相當震撼啊~
之前看過都沒啥印象~
現在遇到了就特別有感覺~
人真的是犯賤的動物啊!
可是沒辦法交易多市場~
又沒空沒能力寫那麼多程式~
還得要確認相關性低~
在這岔題一下~
之前在下也有使用兩個策略相近的程式~
只是一個日線一個分線~
同時使用相當的痛苦~
就是因為相關性太高啦!
要嘛同時賺~要嘛同時賠~
而且這兩個程式還很容易拿來比較~
總而言之同時執行兩個相關性極高的程式~
簡直是異常痛苦的過程啊!!
那怎麼辦呢?
我們回過頭去想想這個做法的細部~
第一年將資金均分給AB策略這沒問題~
重點是第一年年底後的資金分配~
原本各一半的資金過了一年後~
投資到賺錢的A基金的結算金額變多了~
而投資到B基金的結算資金變少了~
這沒問題嘛~一個賺一個賠啊~
重點是當第二年開始時~
「把總資金重新分成一半再度投入AB基金」~
實際上的狀況是怎樣呢?
是原本在A基金賺錢的資金「減碼」~
投入到虧損的B基金中「加碼」~
再用更簡單的方式敘述~
就是賺錢的策略減碼~賠錢的策略加碼~
很違背常理違背人性吧~
好即使知道是這樣~
若像在下只有一個策略時該怎麼做呢?
那就只對一個程式加減碼啊~
腦筋轉不過來的可以這樣想~
你有一個現在使用的程式~
你還有另一個程式叫銀行活期儲蓄存款或是定存~
嘿嘿~了解在下的意思了吧?
你現有的程式絕對與定存沒有正相關吧~
且這個定存的策略絕對是會「賺錢」的~
這樣了解在下的意思了吧~呵呵~
這可是在下今天突然想出來的鳥方法哩!
目前在下預定要導入程式的想法不吝分享如下~
在此之前仍然要強調一件事情~
用此法之前有個非常重要的前提~
就是你要非常非常了解你現在使用的程式特性~
不然加減碼的時機與成數的效果會比較差~
在下目前預定的做法如下~
若持滿倉的數量為五口~
則基本持倉數量(或是起始倉位)則為三口~
最低持倉量至少一口~
何時加碼?
當連續虧損三次或是累積虧損達250點時~加碼一口~
當連續虧損六次或是累積虧損達500點時~加碼一口~
當持倉量小於三口時~只要此次交易為虧損~加碼一口~
然後依此類推直到滿倉~
何時減碼?
當跳空滿足獲利出場條件平倉後的下次進場~減碼一口~
當單筆獲利超過250點則下次進場~減碼一口~
當單筆獲利超過500點則下次進場~減碼兩口~
當程式回測的(單一口)的績效創新高時~減碼一口~
以上是初步的加減碼想法~
再次強調這個策略是針對目前在下的分線波段程式而設定的~
未來的績效記錄還在考慮到底要用哪種方式記錄?
是從頭到尾都單一口數記錄~可觀察此程式的基本特性與績效~
還是口數會變動的改良法~可緩和程式的績效獲利波動?
這點在下還在考慮~
之前在噗浪上看到某大有感而發的說~
其實加減碼的運用得宜~
程式的回測績效圖不用太好其實也沒關係~
只要不是四十五度往右下方發展即可使用~
若按照在下目前的想法去執行~
搞不好還真的是如此呢!
那是否目前使用的程式是不是聖盃就不太重要了~
堪用的程式~你了解熟悉認同的程式~
加上適當的加減碼的協助~
那程式回測的績效是否非常好~
是否斜斜的四十五度角往上~
是否勝率很高~
是否MaxDD很大~
其實就不是那麼重要了~
您們說是嗎?小弟又在此獻醜啦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