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得最早開始接觸金融操作的時候~
第一個遇到的問題就是基本面與價格的關係~
價格包括股價、房價、金價與有成交價格的商品~
在下以股票來當做談論的對象~其他商品大體上大部分適用~
通常我們在決定是否要購買某公司股價的時候~
都會去研究這個公司的基本面~
基本面包含公司營運狀況、獲利情形、技術門檻與品牌價值等等~
不過常常研究基本面後~
才發現:這些數據資料與股價有啥關係啊?
若研究出來是好公司~
表示公司的股票現在可以買嗎?
操作久了就知道當然不是~
尤其是像在下這種最後轉戰程式交易者~
眼中的股價變化變成了純粹的數學遊戲~
什麼「隨機漫步~厚尾現象~跳蚤現象~趨勢傾斜~(隨機分布中的不隨機成分)」~
基本面老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~
但是最近在下卻又重拾基本面分析來觀察思考~
說重拾似乎有點怪~
畢竟在下還是有在操作基金~
所以基本面還是有在照顧的~
看出部份關鍵了嗎?
對了~就是期貨VS基金~
就像是鎖螺絲VS雪球人巴老~
各自擁有一片天~但是真的沒有任何關係?
原則上在下很同意諸多程式交易前輩的分享~
就是程式交易的獲利來源是來自於厚尾現象~
不過還有另外一個來源~類似於趨勢傾斜~
就是所謂的明顯的趨勢現象~
尤其集中於股票市場~
原則上價值型投資者(甚至連投機者)都不否認~
股價最終會反映公司真正的整體狀況~
大盤指數最終會反映一個市場、國家甚至全球的經濟發展~
只是或快或慢~或大或小罷了~
而由此角度來看現實面的經濟發展與公司發展~
其實不會沒事在短時間出現劇烈的上下波動~
就是一下賺錢一下賠錢~一下規模擴大一下突然縮小~
一般而言都是穩定發展居多~
反過來說~一個市場的萎縮與崩潰~
就很容易像骨牌一樣一下子全盤倒塌~
像去年的金融風暴一樣~
銀行一倒就是倒一片~
絕對不會出現一年倒五家~分十年倒閉五十家的狀況~
也因為這樣的實際現象~
才會出現所謂的多頭緩漲~空頭急跌~
像吹泡泡一樣泡沫慢慢生成~
卻可以一次就破光光~
了解這個現象後再回到股票價格與大盤指數的盤面~
也許短期的波動是部份隨機部分厚尾~
但是拉長了來看就會出現明顯趨勢~
簡單的說就是上漲之後很高的機率會繼續上漲~
反之下跌的時候就很容易瘋狂崩跌~
而這種趨勢也是程式交易的另外一個獲利來源~
身為程式交易者~有沒有想過要賺什麼錢?
還是真的就完全把價格走勢當作純粹的數學遊戲?
當然還是可以~
尤其當沖與作短線者似乎不得不如此(類似賭博機率嘛)~
只是在下的交易策略偏向波段為大宗~
當然就只將注意力放在波段趨勢與厚尾現象摟~
附帶一提~最近在下日線單翻空~
準備磨刀霍霍~不是要賺空頭的錢啦~
畢竟市場到底會不會走空誰也說不準~
話說剛剛才又聽說MOU要簽了咧~
重點是在下想啟用之前一直想用交易方式~
就是期貨程式交易日線單~
搭配台灣五十來操作~
而且並非完全同步喔~
完全同步就沒啥意義了~
畢竟幾乎算是相當高程度的正相關了~
至於怎麼操作~效果如何~
那有待在下嘗試三五年之後~
真的賺到大錢獲利了結退出市場的時候~
再來與大家分享摟~
不過原則上操作紀錄會同步紀錄於期貨交易紀錄中~
大家還是可以互相切磋琢磨~
PS:在下最近還在想的就是有哪些低相關商品可以拿來操作分攤風險?
還在思考研究中~等有想法再跟大家分享~感恩~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