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看電視時~
突然想到所謂的效率市場~
效率市場是指當一個完全自由市場經濟時~
一雙看不見的手會將商品價格自動調整到最合理的位置~
舉例來說~
當我們想去買A牌的肥皂時~
無論是去家樂福、愛買還是大潤發~
此商品的價格幾乎相差無幾~
消費者可以很從容的以最適當的價格買進產品~
但是當這個觀點套用到股票市場時就很神奇了~
先直接說在下對於金融市場的狀態~
就是在完全效率市場與非效率市場中百盪~
問題是出在純粹用基本面選股的投資者~
將基本面都搞清楚後~
確認這家公司體質甚好前途無量~
然後呢?
所以可以買進??
期待未來股價上漲??
矛盾的地方出在哪?
基本面好的公司股票~
因為這個理由所以可以買進的當下~
購買者是認為股票市場是非效率市場~
就是任為此公司股價被低估~
但是弔鬼的問題來了~
當投資者真的買進這家公司股票後~
就突然又變成完全效率市場的信徒~
認為基本面好的公司~
其股價最終會反映公司真正的價值~
這不是異常矛盾嘛!?
就此看來~
買進未來錢請看好的公司~
看中的就是未來發展一片光明~
但是若未來前景可期~
股價怎麼可能還在低檔徘徊~
所以主要原因就是大家不是這麼認同~
重點是未來是虛幻有風險的~
所以「投資」所謂有前景的公司股票~
其實也伴隨著投機賭博的性質~
做對了股價倍數成長~
做錯了腰斬再腰斬都不過份~
端看台面上許多所謂的創投基金~
也不敢輕易的把大量資金投注在某一兩家公司上~
都是分散到數十家公司~
且當公司營運上軌道真的賺錢後~
就會適時的撤出資金避免變成資金死水~
其實就是擺明著想要投入十筆賺一兩筆~
而這一兩筆能彌補更要有額外的獲利~
創投業就是要賺這價差啊~
由此可知~
一般散戶跑去買中小型股票~
甚至是上櫃公司的股票~
其實真的帶有相當大成份的投機行為~
資金壓一成兩成小賭無妨~
但是常常看到幾乎是投入就是全額加融資~
難怪最後死的都是散戶~
反過來看~
資金少的散戶們該買哪種股票?
當然是已經穩健發展的大公司大企業啊~
最好未來前景已經太明顯到沒啥活水可以炒作~
此時買入股票的意義真的僅僅只是要賺取公司收益~
領取配股息的作用罷了~
股價本身的波動幾乎已經失去了意義~
因為此時股價會很趨近於效率市場~
買入後長期投資是真的很容易賺錢的~
所以~
想要投機還是投資?
想清楚了嗎?
可別在買賣的過程中~
出現神奇的矛盾現象而不自知啊~